• 首页
  • 党建要闻
  • 权威声音
  • 廉政建设
  • 企业动态
  • 支部建设
  • 先进典型
  • 理论园地
  • +
  • 老干工作
  • 知识问答
  • 在线学习
  • 党建课堂
  • 党员信箱
首页 > 课堂 > 知识问答 > 正文

基本知识点三丨讲话部分(二)

发表时间:2017-06-21 16:41:00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荆彩

  6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提出了“三统一”,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88页)

  6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提出了“四善于”,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88-89页)

  68.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90-91页)

  69.如何理解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答: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以法律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要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90页)

  7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要的是什么?

  答: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91页)

  71.坚持依宪治国、依宪行政要坚持哪“两个不动摇”?

  答: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92页)

  72.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什么?

  答: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92页)

  73.什么是法治的生命线?

  答:公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94页)

  74.什么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

  答:公正司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95页)

  75. “党大还是法大”、“权大还是法大”,哪个是真命题?哪个是伪命题?

  答:“权大还是法大” 是真命题,“党大还是法大”是伪命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97页)

  76.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干部要做哪“四个带头”?

  答: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98-99页)

  77. 什么是守法用法的前提?

  答:学法懂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98页)

  78.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答: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1页)

  7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2页)

  80.什么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答: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2页)

  81.坚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和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增强哪“四种意识”?

  答: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2页)

  82.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需要不断增强哪“四个自我”能力?

  答: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3页)

  83.什么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

  答: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4页)

  84.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是什么?

  答: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5页)

  85.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的“四种危险”是什么?

  答: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5页)

  86.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

  答: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8700多万党员、430多万个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把抓好党建当作分内之事、必须担当的责任;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瞪眼黑脸,敢于执纪问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5页)

  87.什么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答: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6页)

  88.什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答: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7页)

  89.什么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答: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7页)

  90.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出了哪“四个铁一般”的要求?

  答: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9页)

  91.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好干部标准是什么?

  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9页)

  92.好干部标准中的“信念坚定”内涵是什么?

  答: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9页)

  93.好干部标准中的“为民服务”内涵是什么?

  答: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9页)

  94.好干部标准中的“勤政务实”内涵是什么?

  答: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9页)

  95.好干部标准中的“敢于担当”内涵是什么?

  答: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10页)

  96.好干部标准中的“清正廉洁”内涵是什么?

  答: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10页)

  97.习近平总书记对组织培养好干部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加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教育。强化干部实践锻炼,积极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让干部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10页)

  98.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践行好干部标准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要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展眼界和视野,提高服务改革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10页)

  99.“郡县治,天下安。”从这个意义上说,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是什么?“一线总指挥”是谁?

  答:县委是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11页)

  100.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有什么要求?

  答:县委书记要以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同志为榜样,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11页)

  101.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13页)

  10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整治哪“四风”?

  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15页)

  103.“三严三实”的内容是什么?

  答: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15页)

  104.如何理解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

  答: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抓一抓会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要锲而不舍、弛而不息地抓下去,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要建立健全管用的体制机制,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积小胜为大胜,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通过全党共同努力,抓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15页)

  105.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依规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从严管理干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16-118页)

  106.我们党的规矩总的包括哪些?

  答:一是党章,也是总规矩。二是党的纪律,它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三是国家法律,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全党必须模范执行。四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19页)

  107.坚持以什么态度惩治腐败?

  答: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不断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惩治这一手不放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22-124页)

  108.建设廉洁政治要努力实现哪“三清”?

  答:建设廉洁政治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23页)

  109.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时提出“三个区分开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26页)

  110.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什么?

  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27页)

  11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什么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答: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27页)

  11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什么?

  答: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28-129页)

  113. 为什么说树立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答: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30-132页)

  114. 改革开放30多年到党的十八大,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哪些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引领和指导发展实践?

  答: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每一次发展理念的创新和完善,都推动实现了发展的新跨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30页)

  115.创新的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答:发展动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31页)

  116.协调的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答: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31页)

  117.绿色的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答: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31页)

  118.开放的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答: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31页)

  119.共享的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答: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32页)

  120.如何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

  答: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一定要深化认识,从整体上、从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33-136页)

  121.如何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

  答: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一是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二是用好辩证法,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三是创新手段,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四是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37-139页)

  122.“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答:进入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41页)

  123.“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什么?

  答: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41页)

  124.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其中的“三期”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41页)

  125.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42-143页)

  126.把握经济新常态要注意克服哪几种倾向?

  答:其一,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并没有好坏之分,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其二,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新常态。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44页)

  127.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更加注重在哪些方面主动得力?

  答: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从过去主要看增长速度有多快转变为主要看质量和效益有多好。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实现反周期目标。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抓好职业培训。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着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使他们有现实获得感。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集中力量办好市场办不了的事。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44-145页)

  128.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坚持以什么为中心?

  答: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45页)

  129.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讲辩证法、两点论,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其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分别是指什么?它们各自发挥什么作用?

  答:“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分别是指市场和政府。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47-150页)

  130.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什么经济?

  答: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49页)

责编:荆彩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湖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建工作处(党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地址:长沙市五一大道351号长沙市省政府二院内 Email:gzwzzb@126.com 电话:(0731)82211473
传真:(0731)82211473 邮编:410011 湖南省国资委值班室电话:(0731)82211158